t88894

标签: 中美贸易

马德里会谈对中美经贸合作的启示

中美经贸互动氛围的改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马德里会谈无疑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人们注意到,马德里会谈比原定的会期提前两天结束。此次磋商时间并不长,成果较为丰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方有着求同存异、化解分歧的共同...
考验张一鸣的时候到了!谁能想到,抖音海外版TikTok竟成为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

考验张一鸣的时候到了!谁能想到,抖音海外版TikTok竟成为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

考验张一鸣的时候到了!谁能想到,抖音海外版TikTok竟成为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14、15号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结束后中方在发布会上官宣:双方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明确中美双方在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和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就通过TikTok美国用户数据和内容安全业务委托运营、算法等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方式解决TikTok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中国将依法审批TikTok所涉及的技术出口、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事宜。这意味着,围绕抖音海外版TikTok的股权出售甚至封禁,长达数年的拉锯战终于落下帷幕。早在老特1.0时期,老美的白左就称抖音通过文化入侵了美国,控制了美国人的思想和关键数据,将TikTok被推上风口浪尖。20年7月老特为迎合这选民,下令要求TikTok45天内出售并交出算法,否则就封禁,买家也给安排上了,有甲骨文和微软等巨头。但这种硬抢,中方显然不答应,哪怕多次爆发贸易战也未妥协,而且在东大拥有大量市场的甲骨文、微软等企业也不愿意因为强行收购得罪中国。老特1.0没搞定TikTok,到了拜登时期强行收购TikTok基本被搁置,直到24年总统大选,拜登打出民粹牌,出台法案,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抖音出售TikTok,截止日期为25年1月19日前,否则就关停。经过数年发展,彼时TikTok已经在北美拥有超过1亿用户,尤其是年轻人,因此彼时老特为了获得美国年轻人的支持,宣布只要当选就不关停TikTok。后面赢下大选之后曾表示,多亏了年轻人的支持,TikTok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因此在25年1月19日,TikTok关停一天,第二天老特当选马上又给解禁了,延长了禁令。之后很具有戏剧性,有了第一次延长,4月老特第二次延长,6月第三次延长,期限截至9月17号。说到这里,其实你就能发现时间节点的微妙了。如果15号双方代表没能达成共识,那么明天(17号)TikTok就要被“拉黑”!并不是老特不想第四次延长,而是根据美国法案不能第四次延长禁令,所以如果想解决,那么必须赶在17号之前彻底解决。这就不禁令人联想到,上周美国商务部突然我半导体出手,或就有狗急跳墙、极限施压之意。12号(周五),老美商务部突然出手,将23家中企列入出口管制名单。最关键的是,跟以往将制裁范围限定在高端芯片领域不同的是,这次还向基础芯片延伸,将上海一家相关企业列入,同时标注罕见的“脚注4”。这意味着,全球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晶圆厂,都彻底无法为其代工芯片,连28nm、40nm、65nm等基础的成熟制程也被全面切断。按照老美以前的分工陷阱,他家掌握高端制造,其他国家负责中低端制造,以实现降维收割。但现在高端领域他都无法十拿九稳,又到基础领域搞事、意图进一步压缩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生存空间,高端都做不到拿捏,还能拿捏基础端?很明显意义大于实际,很大成分是为了14、15号双方关于TikTok谈判而做的极限施压。话说回来,为什么老特这么非要把TikTok安排好?这还得归功于TikTok的巨大影响能力。能找到的数据是截至24年初的,显示美国人口为3.4亿,其中社交媒体用户为2.39亿,而彼时TikTok在美国的日活跃用户数量就达到恐怖的1.9亿。一大半的美国人都在使用,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和中年人,这么庞大的人群覆盖及产生的流量内容,连老特赢得总统,都说TikTok在年轻人的选票上起到了巨大作用。现在TikTok的解决框架基本谈拢,不过反观老美连基础芯片这种牌都拿出来,说明其手上已经没啥筹码可言,反过来说,这场谈判极大概率优势在我,相应的,获得的权益就更多。这一点从中方代表发布的措辞就可见一斑。其中“充分尊重企业意愿”,这八个字充分说明,硬抢是绝不存在的;“通过...美国用户数据和内容安全业务委托运营、算法等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方式解决...”,这个数据安全方案,跟外企到中国的方案类似,而且也不是老特之前鼓吹的要出售超50%股权的方案。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这个方案咱们看起来很正常很公平,但对老美来说肯定觉得吃亏了。因为他们原本是想花白菜价硬抢的。之前字节曾计划以每股200.41美元的的价格向现有员工回购股票,算下来字节的估值就远超3150亿美元。而今年第二季度字节全球营收增长25%,估值已超过3500亿美元。可如果真出售51%股份,怕没有1800亿美元都够呛能拿下。但哪个巨头会出上千亿美元去收购?买不买得起是个问题,风险也太大,关键对于老美来说,用行政手段硬抢是常规操作。这在之前都是有案例的。好比,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在美国的子公司,被美国强令出售、没收。再好比,法国阿尔斯通,老美以贿赂之名在机场抓了其高管,用胁迫手段逼其就范,并对阿尔斯通罚款7.72亿美元,最终阿尔斯通被肢解,核心能源部分被卖给对手——美国通用电气。TikTok之所以能够安全着陆,归根到底,不是TikTok占了理,而是国家强大到与老美平起平坐,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才能获得公平。这次谈判之后,美国财长贝森特面对记者说:中方提出了“咄咄逼人的要求”。这话从在全世界到处扔炸弹的老美嘴里说出来,着实新鲜。从来都是他欺负别人,终于轮到他吃瘪了。
中方红线划死,美方想吞TikTok这块肥肉没门!9月15日深夜,中美经贸会谈成果

中方红线划死,美方想吞TikTok这块肥肉没门!9月15日深夜,中美经贸会谈成果

9月15日深夜,中美经贸会谈成果正式公开,双方对TikTok达成”基本框架共识”,这次美方主动把TikTok摆上桌面,显然也明白没中方点头这事儿搞不定,然而这次的结果,却并没有很圆满。说白了,一个基础性的框架共识,并没有太多...

刚刚!中美经贸会谈成果公布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15日说,过去两天,中美双方在...双方积极落实中美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充分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就TikTok等双方关注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
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

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

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当日本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突然出手,断供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光刻胶和氟化氢时,他们或许以为自己打出的是一...
美国如果想要打败中国,基本上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让中国先动手,侵占我们的领土;二是

美国如果想要打败中国,基本上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让中国先动手,侵占我们的领土;二是

美国如果想要打败中国,基本上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让中国先动手,侵占我们的领土;二是和中国打远程战争,但那也很可能失败。不过,中国一直坚持防守为主,绝不会先动手侵略别人。所以,这两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我们不会输说起中美,总让人觉得像场拉锯战,美国那边总想找个法占上风,可每次试探下来,都像踢到铁板上。美国要是真想在军事上压倒中国,脑子里转的就那俩念头:要么等中国先出招,占了他们的地盘;要么拉开距离,从远了打。可这俩路子,说白了都走不通。中国从头到尾就守着自家那亩三分地,从不主动伸爪子去抓别人。先说军事。美国军方的高层们,私下里没少开会琢磨对策。记得有个上将直接问马斯克,怎么在军事上干翻中国,马斯克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经济才是根基。中国经济体量眼瞅着要翻倍,美国单枪匹马根本扛不住。美国的国防工业战略,2024年刚出炉,里面二十多项建议,焦点全在供应链上,想建韧性、拉劳动力、搞灵活采购,还带点经济威慑。可这些听着高大上,落地呢?供应链一断,美军装备生产就卡壳。中国这边,军事实力稳步上台阶,兵棋推演里,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模拟战,大概率栽跟头。他们自己人也承认,单打独斗赢不了,得拉盟友。可盟友呢?欧洲忙着自家事儿,日本韩国也开始掂量掂量,跟美国绑太死值不值。结果,美国在亚洲的部署,慢慢开始撤,远离中国核心区。中国的国防政策明明白白,防御为主,从不搞侵略那一套。白皮书里写得清清楚楚,坚持结伴不结盟,不参加军事集团,反对动辄用武力。核政策也铁板钉钉,不先用,无条件不对无核区下手。这不是空话,实际表现全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上。从1990年起,中国派出去5万多人次,盖过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第二大出资国。近三十项任务,足迹遍布二十多个国家,建学校、修路、护和平,全是实打实的贡献。美国呢?这些年海外基地到处是,仗打得民不聊生。中国领土一寸不少,也不多占别人一寸,这话搁国际上,谁听了不点头?美国想编故事说中国要先动手,鬼都不信。防御性政策不是一时兴起,是国策,基于历史和现实,内政外交都绕不开。发展军队,就为护自家安全,从不主动挑事儿。所以,那第一个办法,让中国先动手?门儿都没有。远程战争这路子听着高科技,可风险大。美国幻想用导弹、航母从远了戳,可中国防护体系早不是吴下阿蒙。雷达、拦截器一应俱全,现代战不光拼军力,还得看经济、科技和民心。中国14亿人市场,工业链条齐全,冲击来了也能稳住。美国国内呢?分裂闹腾,债务36万亿,2025年到期6.5万亿,违约风险直冒头。打远程,补给线拉长,成本飙升,先扛不住的准是自己。想想看,供应链一乱,芯片、能源全卡脖子,美国企业订单飞了,工人闲着,经济直接趴窝。中国呢?靠自主创新,国产芯片一步步追上,5G、新能源输出全球,帮发展中国家建基站、电站。美国封锁芯片,2023年10月就动手,限高端货,2024年又扩,2025年还加码。结果呢?中国企业创新没停,DeepSeek那些AI模型蹦出来,证明封锁适得其反。这哪是打败中国,分明是砸自己脚。经济战这块,美国更没占到便宜。贸易战从2018年打起,关税层层加,2025年特朗普又上台,3月签令对中国加10%,4月总关税飙到54%。中国呢?外贸不降反升,2023年货物总额超42万亿,连续六年世界第一。2024年中美贸易6882.8亿,中国顺差3610亿,美国逆差2954亿,比前年涨5.8%。加关税没压垮中国,反而让全球商家看清,美国动不动就制裁,连盟友都不放过。进博会、广交会年年办,大门敞开,外国商家蜂拥而来。中国推一带一路,2024年对沿线国家投资509.9亿美金,增长22.9%。进出口总额超22万亿,占外贸一半,增长6.4%,东盟连续五年第一大伙伴。非金融直接投资2399亿人民币,增长6.5%。农产品贸易也稳,水海产品出口87.3亿,占17.6%。美国想靠贸易拖垮中国?自己经济先慢下来,GDP增长预测2025年才1.2%,通胀预警拉高。全球商家反感单边主义,转头找中国合作。这局面,说到底,美国想赢的路子,全是死胡同。中国走和平发展,既不惹事,也不怕事。国防防御,经济开放,维和出力,国际担当全拉满。2025年,联合国维和75周年,中国继续顶上,派出2258人,排名靠前。美国债务危机、债务重组谈判一轮轮,可中国投资合作稳进,2024对外直接投资1922亿美金,增长8.4%。格局就这样,平衡着,中国不输,因为不走歪路。话说回来,这不光是中美的事儿,全球都盯着。和平发展这张牌,中国打得响,美国那些老把戏,早过时了。未来咋样?看行动。中国继续守好自家,帮别人一把,美国呢?得想想怎么别再砸脚。总归,我们不会输,这话听着硬气,可事实摆着,谁也改不了。
黄金一旦涨价一定有不好的事发生!中美贸易谈判的事儿都忘干净了吧,前两天刚谈完

黄金一旦涨价一定有不好的事发生!中美贸易谈判的事儿都忘干净了吧,前两天刚谈完

黄金一旦涨价一定有不好的事发生!中美贸易谈判的事儿都忘干净了吧,前两天刚谈完,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搜,虽然说不影响吃饭,但是会影响市场,都忘了4月7号的事儿了吗,这个黄金只要一涨,基本上没有好事儿因为按照宇宙第一定律的原则来说,有人在这上获利,就会有人在另一处吃亏,所以说珍惜每一次一片哀嚎的机会,因为一片哀嚎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千万不要玩儿反了,有可能是下周,也有可能是下下周,总之不要玩儿反了,一片哀嚎抓住机会,敲锣打鼓的时候你要小心谨慎,你就慢慢悟,你就成高手了
快报!!快报!!就在昨天下午会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美国制裁无效,

快报!!快报!!就在昨天下午会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美国制裁无效,

快报!!快报!!就在昨天下午会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美国制裁无效,东方大国已转向巴西采购大豆。9月14日下午,中美双方在西班牙马德里就经贸议题进行会谈。会谈前,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企列入“实体清单”,显而易见,美方希望通过打压中企来遏制东方大国产业升级的野心。美方希望中东方大国扩大农产品采购以取消301关税,这一要求与其打压中企并不矛盾。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这一举措似乎是要通过多种手段在贸易上对东方大国进行“围堵”。除了通过科技领域的制裁,显然还在农业领域寻求压力的发力点。美国希望中方继续采购其农产品,特别是大豆,但与此同时,它又通过不断对中国企业施压,试图打乱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这种矛盾的策略,既显现出美国对于自身利益的强烈保护欲,也暴露了它在全球贸易中的霸权思维。然而,这一策略显然并不完全奏效。东方大国在全球农业市场的采购能力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巴西等新兴市场中,它的采购需求早已引起了其他国家的竞争。在美方施压之下,东方大国并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自我发展和产业独立的决心。巴西作为世界上大豆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早就做好了接纳中国大单的准备,双方在大豆采购方面的合作迅速加强。这也正是美方所未曾预见到的局面。在美国的制裁和威胁面前,东方大国展现出了灵活应对的能力,不仅在高科技领域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在农产品采购上也寻求多元化合作,避免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事实上,依赖某一个国家的供应链,特别是大国之间的供需关系,一直都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对于东方大国来说,增加供应来源多样性,显然是应对全球贸易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这种全球化背景下的供应链重组,正是反映了当前国际贸易关系的复杂性。美方的“单一选择”策略显然未能充分预见到全球市场在多样化选择下的变动。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不断变化,各国开始意识到单一市场依赖的风险,因此加速了寻找替代市场的步伐。这对于其他农业大国而言,显然是一种机会。然而,尽管东方大国能够通过转向巴西等国家来稳定其大豆供应,是否能长期维持这一策略还需要考量。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农业大国之间的博弈也愈加复杂。巴西虽然是大豆的重要生产国,但也存在着价格波动和生产不稳定的潜在风险。对于东方大国来说,如何平衡这些风险,确保农业供应的长期稳定,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挑战。在这次会谈中,中美两国的立场显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依旧强硬地要求中方扩大农产品采购,同时又加大对中方企业的打压;而东方大国则继续在多元化的全球合作中寻求突破,坚决不会轻易屈从。或许,从长远来看,这种博弈只是短期内的“策略较量”,而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将使得两国关系不断变化,甚至重新定义。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美关系中美贸易新政中美商贸会谈中美会晤中美经贸和谈中美合谈中美商贸关系

上证早知道|中美经贸,大消息;事关汽车行业稳增长,八部门印发;上交所发布,王兴兴等入选

当地时间9月14日,中美双方在西班牙马德里就有关经贸问题举行会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上交所发布第三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王兴兴等多位知名企业家代表...
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

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

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日本敢这么干,底气全来自它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垄断地位。就说光刻胶吧,这东西是芯片制造时用来“画电路图”的关键材料,精度要求极高,一点点杂质就会导致芯片报废,全球80%以上的光刻胶都攥在日本企业手里,像JSR、东京应化这些日本公司,几乎垄断了高端产品市场。还有高纯度氟化氢,这种用来清洗芯片的特殊气体,纯度必须达到99.999%以上,日本企业占了全球70%的产量。也就是说,全世界大部分芯片工厂,最关键的“盐”和“调料”都得从日本买。这可不是日本一时冲动,而是几十年攒下的家底。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的信越化学、住友化学这些公司就专门钻研这些精细化工材料,光是高端光刻胶的专利,日本企业就占了全球90%以上。他们把这些材料的生产工艺打磨得像精密仪器一样,比如光刻胶里的分子排列误差不能超过头发丝的万分之一,这种技术门槛让其他国家很难短期内追上。日本这手早就试过水,2019年他们用同样的招数对付韩国,断供了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三种材料。结果韩国的三星、LG这些大公司立刻就慌了,因为他们仓库里的存货只够维持一个月,生产线差点停摆。要知道三星可是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生产商,就因为缺了日本的材料,连手机里的内存卡都差点造不出来。轮到中国的时候,情况更棘手。当时中国芯片工厂用的光刻胶,90%以上都得进口,其中超过一半来自日本。2018年前后,国内一年要花20多亿美元进口这些感光化学品,光是从日本就买了11亿多美元的货。日本一断供,中芯国际这些大工厂的生产线马上就受影响,有些准备量产的芯片不得不推迟。华为的5G手机芯片也因为缺材料,新机型没法正常生产,市场上想买都买不到,这就像汽车厂造好了车身,却没了发动机。日本选的时机特别狠,正好赶在美国限制中国芯片技术的时候,相当于前后夹击。美国不让中国用先进的芯片设计软件,日本又掐断材料供应,等于既不让画图纸,又不给原材料,这是要把中国芯片产业往死里逼。他们心里打得算盘很清楚,这些半导体材料每年能给日本带来几百亿的收入,中国一旦自己能造了,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要知道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超过500亿美元,日本企业占了将近一半的份额,这可是块肥肉。更厉害的是这些材料的技术壁垒太高,不是想替代就能替代的。比如用来制造7纳米以下先进芯片的EUV光刻胶,全靠日本企业供应,别人连配方都摸不清。生产光刻胶的树脂需要经过上千次提纯,日本企业花了几十年才掌握其中的窍门。高纯度氟化氢更是厉害,里面的杂质不能超过亿万分之一,不能有超过一粒沙子的杂质,这种技术可不是随便建个工厂就能学会的。不过日本没想到的是,这一刀虽然捅得狠,却把中国企业逼出了潜力。武汉一家公司72小时就突破了28纳米光刻胶技术,良品率达到98.7%。南大光电很快推出了国产光刻胶,不仅能用,还把价格降了下来。中芯国际用上国产材料后,7纳米芯片的良率也提高了,成本还降了不少。反观日本企业,因为断供失去了中国市场,东京电子在华销售额跌了25%,信越化学的利润也缩水了18%。现在回头看,日本这招虽然短期内给中国芯片产业造成了麻烦,但也让我们明白,关键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必须自己掌握。以前我们90%依赖进口的光刻胶,现在国产化率已经提高到28%,虽然还不算高,但进步已经很明显了。国家也加大了投入,3440亿元的大基金支持半导体产业。宁波在建全球最大的电子材料产业园,中科院也在攻关最先进的EUV光刻胶,这些都说明,越是被卡脖子,我们越要挺直腰杆。日本这一刀虽然够狠,但没能挡住中国科技进步的脚步,反而让我们看清了短板,加快了自主创新的速度,这可能是他们当初没算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