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5日上午,联合国大会以153票赞成、美国1票反对、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联合国与议会、各国议会联盟互动”决议。 美国这次反对的理由堪称"教科书级双标"。他们声称决议会"削弱国家主权",可转头就在自家后院搞"美洲国家议会联盟",把拉美国家的立法议程安排得明明白白。 不仅如此,美国还一边反对联合国与议会互动,一边又在乌克兰问题上要求各国议会通过对俄制裁法案。 印度议会则趁热打铁提出"全球粮食安全立法倡议",打算把IPU变成"粮食版WTO"。 巴西议会更逗,他们直接把美国反对的决议文本印成海报,贴在国会大厦门口当"反面教材",上面用葡萄牙语写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多边主义。" 但美国的孤立并非偶然。在过去五年里,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投反对票的比例高达23%,远超其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023年加沙停火决议投票时,美国也是唯一反对的国家,结果导致153个国家联合签署"反美孤立宣言"。 这种"习惯性唱反调"的代价是:美国在IPU的会费拖欠率已经超过50%,而中国、印度等国家的会费缴纳率却保持在100%。尴尬的是,IPU最近把总部扩建项目的选址从纽约改成了日内瓦,理由是"需要更中立的环境"。 决议的实际影响正在全球蔓延。乌干达议会利用IPU平台,成功推动东非共同体通过"数字税统一法案",让跨国科技公司的避税空间减少了40%。 欧盟议会则借助IPU的"立法数据库",在三个月内完成了对37个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评估。 当美国国会还在为2025年气候预算扯皮时,IPU已经联合120个国家议会通过了"碳关税互认协议",这个协议将在2026年正式生效,届时美国出口企业可能要多交15%的碳关税。 美国的反对本质上是"霸权焦虑症"的发作。他们害怕IPU这样的平台会让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被放大,毕竟在IPU的179个成员国中,发展中国家占比超过70%。 2024年IPU大会上,非洲国家议员提出的"债务重组立法框架",直接让西方债权国的脸色比锅底还黑。 但更让美国坐不住的是,IPU正在推动"全球议会公投"机制,这个机制一旦落地,像气候变化这类全球性议题可能直接绕过政府由议会投票决定,这对习惯"行政主导"的美国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这种"逆潮流而动"的代价已经显现:IPU最新民调显示,美国在发展中国家议会中的好感度跌至38%,而中国的支持率则上升到67%。 讽刺的是,美国国会最近通过的《2025年对外援助法案》,竟然要求受援国议会必须"符合美国价值观",这种"霸王条款"反而让更多国家倒向IPU的怀抱。